聚焦高成长企业 | 深圳光明率先布局科研经济,百葵锐、柏垠生物领跑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乘着政策东风,深圳在合成生物科研赛道上后发先至。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近一半落户深圳市,而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布局合成生物科研经济,集聚了其中近80%,合成生物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基本完善。截至2022年10月底,光明区已聚集近40家合成生物企业。它们扎根在此处此,努力探索应用合成生物技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位于恒泰裕·华南医谷由光明区政府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产业园(简称“产业园”)里,13家合成生物企业正夜以继日探索“从10到100”的产业规模化发展。随着企业加速集聚,人才、资本、科技等关键要素源源不断向光明区聚拢,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为什么合成生物产业在光明区的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带着疑问,深晚记者近日采访了光明区数家具有代表性的合成生物企业。

实 干 的 态 度

政府“一竿子插到底”-为企业解难

10月26日下午,深晚记者走进了产业园。作为全市首个预认证的合成生物产 业园,该园区一期已占地的面积有4万平方米,空间宽敞、环境优美,集聚了13家优质的合成生物企业,在成果应用研究领域百花齐放。企业各展所长、合作互补,产业发展生态良好。

百葵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葵锐”)于今年8月入驻产业园。该企业致力于蛋白质和多肽生物合成研究,主要应用于皮肤健康、宠物健康、农药领域,已有3个产品管线跟化妆品行业巨头达成合作。15时许,深晚记者见到了其创始人兼CEO章家泉,他正满面春风送一名投资机构代表离开。章家泉介绍,百葵锐自从来到光明区发展,受到属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密切关注,过去一年里已经完成3轮融资。本月底还有新产品上市。

章家泉认为,光明区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优势突出,究其原因,政策给力固然关键。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实干,选择跟顶尖的科研机构合作,全方位布局人才、场地、资金、科技等各项要素,为合成生物企业迅速成长、集聚提供了良好基础。
2019年,从澳洲留学归国的章家泉在天津创建了百葵锐。听闻光明科学城在重点发展合成生物产业,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他于2021年将百葵锐总部搬到光明区,初始在光明区政府和先进研究院合作建设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过渡,“从1到10”探索技术产业化,发展态势一路向好。

创新中心能高效打通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时空壁垒,适宜企业初期成长随着发展步入新阶段,百葵锐迫切需要更大的产业空间。于是,章家泉将百葵锐转移至产业园,租赁了约2000平方米用于研发和中试工作。在这里,百葵锐有更充裕的研发和实验空间。园区的排废处理设施更适宜中试工作,完善的物业服务让企业不必为琐事分心;入驻园区还能享受租金、实验设备购置补贴等。

“我能深深感受到光明区政府确实想在合成生物产业领域有所作为。”章家泉回忆,初到光明发展时人生地不熟,创业遇到难题往往不知道应该找谁求助。因为光明区科创局跟创新中心互动频繁,他尝试联系区科创局咨询。结果,局里直接就协调对应的单位把难题解决了。“无论在创新中心还是产业园,区领导一来调研企业,知道哪家遇到了困难,现场就会督办 或者协调解决。这么‘一竿子插到底’‘全兜了’!”他说,如此高效、务实又低调的服务,无可挑剔!

贴心服务-各界全方位支持,企业有勇气“创新”

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柏垠)成立于2021年,是从创新中心孵化、已获认定的光明区合成生物企业,致力于新分子材料开发,在研产品包括蛋白、多糖两条管线,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疗领域。其创始团队由“科学家+企业高管”组成,首席科学家兼创始人钟超深耕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10余年,另一位创始人兼CEO崔俊锋先后在微创医疗、3M等多家企业担任供应链管理要职近20年。

对柏垠“上午发表科研论文,下午企业融资加轮”的传闻,光明区合成生物企业圈无人不晓。今年5月7日上午,钟超博士的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关于CO2光合作用的文章,同日下午,柏垠获得了天使加轮融资。崔俊锋认为,前后并非因果关系,是柏垠坚持“创新”迎来了厚积薄发。

楼上楼下.png

楼上楼下  上午下午

“柏垠已经实现产业成果转化,也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但决不会因此就求稳‘躺平’放缓‘创新’的步伐。”崔俊锋表示,“创新”有风险,但柏垠不畏惧,因为在光明区,有政府、社会、科技等各个层面的全方位支持:在创新中心,企业能够“拎包入驻”,共享办公空间和高端实验设备。因为‘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企业和研发团队只花1-2分钟上下楼,就能当面交流,解决研发环节的所有疑问。而与创新中心相距仅几公里的产业园里,圈内“高手”汇聚,彼此良性竞争、合作共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富饶的圈层生态。
“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前提。因为光明区政府优质的人才服务,我们公司只用一年,就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6个人,还在不断扩大规模。”崔俊锋说,公司员工来自海外名校、名企和全国各地,政府非常贴心,不仅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精准引进人才,满足企业的招贤纳士需求,还进一步优化配套服务,帮企业解决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资金等生活难题,让人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为事业奋斗。
崔俊锋还了解到,位于光明区、正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前瞻性设立了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未来将培养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合成生物专业人才。“这样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顶尖的复合型人才了!”他对此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