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李汉杰团队获批2020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0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的立项结果,全国共有14项项目获得立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李汉杰研究员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彭慧教授合作申报项目“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喜获立项,获批中央财政经费支持。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李汉杰研究员团队牵头,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a1.jpg

肝脏作为疾病高发器官,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肝脏的免疫耐受属性使得嗜肝病原体往往逃逸免疫攻击,引起持续性感染,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然而,肝脏免疫耐受特征的成因尚不清楚。肝脏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组织驻留淋巴细胞,呈现特殊的表型和功能特征。申请团队的前期工作揭示了肝脏驻留淋巴细胞在调节肝脏特有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全貌仍然缺乏深入了解。以该申报项目作为契机,研究团队有望解析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来源及功能,从而揭示肝脏特有的免疫特性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为肝脏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科技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生命体发育的编程和重编程及其代谢调节机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重大知识创新为出发点,以揭示发育与代谢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诊治策略为出口,综合利用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谱系标记与示踪等技术手段和模式动物及临床资源,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我国发育与代谢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简介

a2.png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李汉杰

研究员

李汉杰博士,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B类),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在韩家淮院士的指导下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0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从事免疫学和单细胞组学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EMBO院士Ido Amit教授。曾被评为德国 “洪堡学者”,获得欧盟 “玛丽-居里奖学金”。至今已于免疫学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合作作者论文发表于Science和Cell等期刊。

实验室整合单细胞组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在肿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作用。还将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免疫细胞、分子、信号通路进行重设计,实现基于免疫系统的疾病诊疗。


a3.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彭慧

教授

彭 慧 特任教授,博导,基金委优青获得者,2014年加入免疫所。2006和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中科大免疫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Immunity、Nature Commun、J Clin Invest、Trends Immunol等期刊。2015年入选第一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第五届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主要研究兴趣:NK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发育分化;NK细胞亚群在感染及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作用。